http://tw.nextmedia.com/applenews/article/art_id/33310331/IssueID/20110411
【毛嘉慶╱台北報導】馬英九總統昨到淡水聖約翰大學參加與青年有約活動,馬搖身變成「馬教授」,問學生國光石化蓋在哪?第一個學生搖頭,第二個學生直言:「我很少 follow時事。」馬盼學生多關心公共議題,「哪一天做出決定,即使不大滿意也比較能接受。」
意思就是要學他多看報紙 最好是聯核爆
這位先生 你的決策 除了你誰滿意過? 我們還不是只能捏著LP接受?
學生多反對廢死
與會學生不了解國光石化議題,但對廢除死刑勇於表態,馬英九順勢做民調,反對廢死有一百一十五人、贊成十九人;馬說,從他當法務部長至今,在大學教室裡的調查數據差不多就是如此,「但這不代表政府政策。」也有男學生對奢侈稅有疑慮,認為阻礙追求「千萬名車」夢想。儘管馬英九年過六十,仍吸引不少女粉絲!一名女學生看到馬雀躍狂叫:「馬總統,我好愛你喔!」還有一名大陸學生欣賞馬的魅力,但他未稱總統,而是叫他「馬先生」。
(馬統粉絲之無重力篇 出處)
幕僚:「等等去後面領錢...」
確認馬的性別為先生無誤
網友:不務正業
對這場行程網友多所質疑,網友 visiongp表示「帶賽馬不要到處晃好嗎?」暗指馬總統不務正業。
這位朋友 要不要考慮加入「晚安,戰你娘親!」 行列啊?
馬英九終於開始領導(孫慶餘)
2011年 04月11日
http://tw.nextmedia.com/applenews/article/art_id/33310036/IssueID/20110411
馬英九最近兩度親訪彰化,聽取反國光石化團體抗議,實地了解當地生態,北返後做成國光石化撤出彰化決策。他又由行政院長陪同,召開記者會,為通過奢侈稅及維護「居住正義」喊話,立院隨即一讀通過奢侈稅。兩項決策都展現了一位總統處身爭議事件的領導力。蹉跎3年後,馬英九終於開始領導了。
歷經國光石化的羞辱洗禮之後
奢侈稅這齣戲有眼睛的都看得出來是各部會首長故意做面子給馬統出頭
挽救他只剩20趴的支持率
馬英九不領導是眾所周知的事。2008年他就任之初,即宣示退居第二線。退居第二線無異隱向幕後,他不必負責也無責任。如此,「不知道」、「會做了解」、「依法行政」等成了最方便口頭襌。杜魯門總統說:「責任到此為止」,馬英九卻讓人感覺「責任不到此處」。
總統無能影響巨大
馬政府處理八八風災的荒腔走板,十足呈現「群龍無首」。美牛案密室決策,引起全國反彈後,責任由楊志良扛(另一個余文)。提名大法官是總統極重要職責,馬居然說他看報才知某人是「恐龍大法官」;而不到一年前,他還向白玫瑰運動保證改革「恐龍法官」。菲律賓將台籍電話詐騙集團遣送中國,馬在總統府接見菲國特使,當面要求對方道歉,對方不道歉,馬竟痛斥對方。
菲國特使事件之嚴重,不只是外交部失職,也是總統失格。為何外交部尚未談好的道歉要求,卻由總統親口要求?為何明知特使不道歉,馬還接見他?而一個連簡單外交會面都失格的總統,如何期待他有能力處理無比複雜詭譎的兩岸事務?
這還不簡單?
跪下就好啦
尼克森《真實的戰爭》一書舉出十條外交談判規律,如「經常準備談判,但不做無準備的談判」、「不應含有敵意,但要保持堅定」、「條約應公開簽訂,但私下談判」、「為對方留下保持面子的退路」等,馬政府全違犯了。
艾森豪告訴尼克森:「你應永遠不讓對方知道你將做什麼,但更重要的,你永遠不要讓對方知道你將不做什麼。」這點在兩岸及台美談判上,馬英九也全違犯了。總統職位是一個放大器,優點與缺點都會被放大,無能及不負責更會無限放大,因為它影響全國禍福至巨。
像核電廠,在日本核災後,與日本同被列入最危險名單的台灣,卻不見馬政府有任何核能新對策,民眾聽到的也是官僚體系數十年如一日的保證,馬英九的領導力完全看不到。試想,日本福島周邊人口稀少,尚且要撤離20公里,擁有3座核電廠及超過600萬人口的大台北,難道不需要未雨綢繆嗎?
概括承受決策缺失
國光石化決策轉彎,是「將需要的產業蓋在不適合的地方」。奢侈稅立法是因房地產炒作失控,泡沫即將破滅,踏上20年前日本覆轍,此時出手合乎「居住正義」。兩項決策馬英九都做對了,他終於開始領導。但還有更多事等待他領導。選民是投票給馬英九,不是給他任命的人,所有領導及決策缺失,選民也要他概括承受。這是退居第二線的馬英九必須認清的。
作者為資深政論家
我發現梗太多婊不完......
意思意思一下 有標出重點就好
延伸閱讀:
---
作者Steven,為「受上帝祝福的慈善者」。
回覆刪除我覺得你寫:「有五本譯作問世的專業譯者」比較好耶
回覆刪除作者為專業翻譯家
回覆刪除我突然很想把著作人全部改成這種KUSO的稱呼
回覆刪除這位網友會被郭素春滅門吧,光坐著講話都會被呼巴掌了。
回覆刪除http://tw.nextmedia.com/applenews/article/art_id/33312081/IssueID/20110412
(剛剛留到臉書去了)
樓上真是太中肯了
回覆刪除